新農人徐少明:重返農門當農民 君子之風興家鄉(xiāng)

來源:膠東在線  2024-03-18 14:49:00
A+A- |舉報糾錯

  膠東在線3月18日訊(記者 王向榮 李剛)好不容易跳出農門,又千方百計重回農門,徐少明背負著不被理解的壓力。從2004年經銷農資,2012年回村建冷庫、代銷蘋果,到2021年承包果園種蘋果,她與農村的捆綁越來越深。一路走來,困難與坎坷相伴,清風與明月相隨,她以愛農興農的拳拳之心,披荊斬棘向前行。

  之所以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源于徐少明和丈夫的工作單位效益不好。兩人沒有受困于城里人的身份,辭職回鄉(xiāng),撲下身子做起了農資經銷。她經銷的是品牌化肥,靠薄利多銷積攢起第一桶金;室淮50斤,來貨時卸貨、理貨,出貨時搬搬抬抬,長期勞作使她的左手腕落下毛病,干點重活就腫,腰部也勞損了。但實心眼的她看到果農來買化肥,還是會上前幫忙搬抬。

  誠信經營是徐少明從始貫終的理念?恐寿|量過硬、價格公道,她贏得不少果農信任。果農趕大集時,總愛到她店里來落落腳、聊聊天。有一次趕大集,她在店里掃地時發(fā)現(xiàn)一個方便面袋子,里面裝著一捆錢。她心知是誰粗心把錢掉了,就把方便面袋子放到抽屜里等人來找。直到中午時,有老兩口走進店里,兩人都耷拉著臉。她一問才知道是老人把買冰箱的錢丟了,都很難過。她把方便面袋子拿出來,兩位老人一清點,發(fā)現(xiàn)正是丟的2700元錢。點錢時他們激動得手一直抖,直呼沒想到還能失而復得。這件事經老兩口的宣揚,也為徐少明積攢下好口碑。

  農資店經營得紅紅火火,為什么又要回村建冷庫呢?徐少明道出其中的緣由。每年蘋果收購季,果農集中采摘,客商蜂擁而至,蘋果價格總是起伏波動。如果能有地方儲存蘋果,錯峰銷售,果農的收益能多出幾千甚至上萬,一年的花用就出來了。為了蘋果賣上好價錢,有的果農還跑到棲霞的冷庫去存蘋果,諸多不便。于是徐少明起心動念要回村建冷庫,方便鄉(xiāng)親們就近存蘋果。

  建冷庫投入大,徐少明把經銷農資攢下的家當投了進去,沒成想遇到承建方半道跑路。春天開始建的冷庫本打算秋天就能用上,這下子因為資金被卷而被迫停工,怎么辦?她硬是頂著壓力籌來資金把冷庫建了起來。周圍五、六個村150多戶果農的蘋果有了存儲的去處。

  解決了果農存蘋果的問題,代銷蘋果的問題又找上門來。“我們這里是山區(qū),早晚溫差大,種出的蘋果脆甜多汁,隨便拿出一個都好吃。”優(yōu)質的蘋果吸引了客商上門,徐少明又在幫果農賣上好價錢上動起腦筋。她一方面指導果農在存儲蘋果時進行分揀,避免因為個別次果拉低整箱蘋果的價格;一方面注冊了黃城之光、黃城太陽、黃城陽、祺林四個商標,走品牌化經銷路。“還不錯,每年從我這銷售出去的蘋果超過3000噸,基本都能賣上好價錢。”

  深入農門,徐少明發(fā)現(xiàn)農村老齡化、果園老齡化的問題制約著農業(yè)發(fā)展,她于2017年報名參加農廣校組織的培訓,學習怎么當農民,回來就把學到的種植、施肥、管理方面的知識傳授給果農。還組織40多名果農參加農廣校組織的培訓,學當“新型職業(yè)農民”。“大家學習回來都有很大收獲,都在向高素質農民轉變。”

  通過這些年學習,接觸農業(yè)前沿信息,徐少明的觀念也在轉變,她也學起短視頻拍攝,希望借助電商平臺,讓蘋果銷售到更廣闊的市場。她還承包了100多畝地,種上條紋富士,用現(xiàn)代化管理理念種植。如今,徐少明已評上“中級農藝師”職稱,她的好學上進影響孩子也轉變了觀念,開始主動幫忙銷售蘋果,為農業(yè)發(fā)展助力。

  深深扎根農村,汲取最純養(yǎng)分,徐少明也在不斷成長,她希望帶動更多年輕人回鄉(xiāng),一起加油干,為美麗鄉(xiāng)村增添靚麗色彩。

初審:宋君
復審:王大鵬
終審:孫玲姿
新聞爆料:QQ群 41885496  熱線 8200999

相關新聞
下載煙海e家

煙海e家   簡介:提供新聞資訊、黨務政務、民生服務、身邊互動等服務。

煙臺公交客戶端   簡介:隨時隨地查詢公交運行位置,到點準時來接你,等車不再干著急。

膠東在線版權所有

網站簡介網站地址標識說明廣告服務聯(lián)系方式法律聲明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