膠東在線12月10日訊(記者 王向榮)宋文章是龍口市退役軍人,爆破培訓機構負責人。脫下綠軍裝,他依然把自己當成一個兵,大力發(fā)揚軍人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崇德向善,用心用情用力關心關愛他人、擁軍優(yōu)屬、傳承紅色文化、弘揚雷鋒精神,受到廣泛贊譽,先后被評為齊魯最美退役軍人、煙臺市最美退役軍人、龍口市道德模范。
打造特色陣地,做退役軍人的“知心人”
宋文章在爆破培訓機構,專門打造了一間兵味十足的“戰(zhàn)友會客廳”,老戰(zhàn)友一踏進這個小屋立刻就找到了當兵時的感覺。“戰(zhàn)友會客廳”的門楣上懸掛著宋文章曾經擔任班長的“機械連修理班”的標牌,室內墻上懸掛著“十大英模畫像”,軍用挎包、搪瓷水杯、小馬扎、壓縮餅干等軍人符號的老物件擺放得整整齊齊。他經常在這里召開“班務會”,幫助退役軍人排憂解難、澄清模糊認識,大家親切地稱他“老班長”。據統(tǒng)計,“戰(zhàn)友會客廳”每年要接待1000多人次。
宋文章在服役期間就特別關心戰(zhàn)友,退役回鄉(xiāng)創(chuàng)業(yè),他依然敞開大門歡迎戰(zhàn)友。不少退役軍人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難、工作中受到了挫折、思想上出現(xiàn)了問題,首先想到的就是來“戰(zhàn)友會客廳”坐一坐,向他傾訴,請“老班長”出主意、想辦法。宋文章總是熱情接待,推心置腹地教育引導老戰(zhàn)友正確對待暫時的困難,鼓勵和幫助他們走出困境。年輕的退役士兵小劉受工作、家庭生活等問題的困擾,一度情緒低落,自暴自棄。宋文章主動把他請過來,噓寒問暖,通過談心、交心,摸清了他的思想根源,帶他一起參加志愿服務活動,輔導他學習專業(yè)技術,教導他正確處理家庭矛盾,激發(fā)他奮發(fā)向上的熱情,幫助他重新找回了自信。近年來,在宋文章的教育轉化下,先后有30多名退役軍人甩掉了思想包袱,重新振作起來,積極地就業(yè)創(chuàng)業(yè),成為促進社會和諧穩(wěn)定的積極分子。
大家親切地稱“戰(zhàn)友會客廳”是退役軍人的“精神家園”。2020年,宋文章被聘為龍口市“退役軍人思想政治工作輔導員”。
助人為樂,做困難群眾的“暖心人”
前些年,為助力脫貧攻堅,宋文章包幫了諸河高家村的四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,定期進行走訪慰問,幫助他們穩(wěn)定脫貧。蘆頭鎮(zhèn)的王新志家中失火,宋文章及時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用品,解了他的燃眉之急。石良鎮(zhèn)的劉月高曾在西藏服役,家中上有老下有小,靠種田為業(yè)。他家的葡萄滯銷,宋文章拿出當月的退休金以市場最高價采購了一批。隨后,他又將這些葡萄贈送給了抗戰(zhàn)老戰(zhàn)士、傷殘軍人和困難職工。宋文章認為,采購退役軍人的農產品,既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尊重,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,又能通過這種方式使他們有尊嚴地接受幫助。王英青兩次手術,失業(yè)在家,生活艱難。宋文章聽說后,立刻打電話把他招到公司,幫他解決了醫(yī)療費用,繳納了社會保險,安排了工作,幫助他們一家走出了困境。像王英青這樣的退役軍人,宋文章先后招用了二十多名,投入解困資金30多萬元。
每年春節(jié)期間,宋文章都要帶領“紅旗先鋒隊”的志愿者開展“暖冬行動”,專題走訪慰問老戰(zhàn)士、老烈屬和困難群眾,為他們送祝福、送歡樂、送健康,陪伴他們歡度佳節(jié),傳遞關心、關愛。在宋文章的影響帶動下,先后有1000多人加入退役軍人志愿者“紅旗先鋒隊”,他們常年活躍在龍口市的城市鄉(xiāng)村,弘揚英烈文化、傳承雷鋒精神,引領社會新風尚,成為一道亮麗的“紅色”風景線。
情系軍營,做擁軍愛武的“熱心人”
宋文章和戰(zhàn)友們在會客廳里聊得最多的還是部隊的建設、官兵的冷暖。“子弟兵在前方流血流汗,犧牲奉獻。我們在后方,有責任、有義務為他們排憂解難,消除他們的后顧之憂。”做企業(yè)取得了一點成績之后,他富而思源,積極參與到擁軍優(yōu)屬活動中。2021年“八一”期間,駐軍官兵給宋文章贈送了一面“守島戍邊戰(zhàn)友情,擁軍愛武老兵心”的錦旗。
在開展“情系邊海防官兵”擁軍活動中,宋文章帶領“紅旗先鋒隊”的志愿者專程到當年服役的海防前哨,為守邊官兵送去了新鮮的蔬菜、水果和飲料等慰問品。撫今追昔,老少兩代守邊人共話“老海島精神”,激勵新戰(zhàn)士以島為家,爭做新時代的“守島人”。部隊野外訓練急需一部手提電腦,宋文章當天就采購了一臺送到官兵手中?吹接柧殘錾先鄙袤w能訓練器材,他立刻送去一套,改善訓練條件。入冬前,他又為哨所安裝了空調,保證官兵有一個舒適的值勤環(huán)境。為進一步豐富官兵的精神文化生活,他組織文藝小分隊進軍營,開展“老兵新兵手拉手”聯(lián)歡活動,受到官兵熱烈歡迎。在市人武部的協(xié)調下,宋文章牽頭與15名駐守在中印邊境高寒地區(qū)的龍口籍現(xiàn)役軍人家庭結成了共建對子,通過生活上幫助、精神上慰藉、政治上尊崇等多種形式,扎實開展“你保衛(wèi)祖國盡義務,我關愛軍屬做奉獻”擁軍優(yōu)屬服務。守邊官兵深受鼓舞,紛紛表示要扎根軍營,建功立業(yè),決不辜負家鄉(xiāng)人民的厚望。
弘揚雷鋒精神,做青少年的“領路人”
宋文章說:“作為一名老兵,一名共產黨員,我有義務、有責任做一顆雷鋒精神的‘種子’,帶頭奉獻社會,溫暖他人。”
通過愛心志愿者協(xié)會,宋文章資助了16名家庭生活困難的學生,為他們繳學費、贈文具、送生活用品。在龍港街道有一名大學生父母雙亡,與年邁的奶奶相依為命。得知她正為繳納學費的事苦惱,宋文章當即把剛領到手的工資全部捐助給了她。自2014年起,他每年出資30000元在山東科技大學設立獎學金,專門資助優(yōu)秀貧困大學生。資助了這么多孩子,很多人他從未見過面,而且好多受助人也不知道捐助者叫宋文章。有人說他傻,他淡然一笑,“我只想幫助這些孩子解決當前面臨的困難,并不需要他們來回報我。希望他們成人成才,將來能夠傳遞愛心,回報社會。”
他還精心打造了一間“雷鋒驛站”小屋,專門供青少年參觀學習交流。孩子們親切地稱呼他為“身邊的雷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