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膠東在線2月25日訊(通訊員 王娟 王朋祥 劉作華) 在膠東沿海地區(qū),相傳每年農歷正月十三是海龍王的生日,有的地方風俗也稱為海神娘娘的生日。在海陽,每年正月十三都有祭海的風俗。每到這一天,漁民們都用擺祭品、放鞭炮、扭秧歌等形式,祈盼一年風調雨順、出海平安、魚蝦滿倉。
一大早,天剛蒙蒙亮,在核電工業(yè)園區(qū)東海漁港碼頭,噼里啪啦的鞭炮聲就響了起來。今年65歲的辛正勝是大辛家村的漁民,每年祭海,他都要帶上自家做的大餑餑和鞭炮,來祭拜海龍王。
據(jù)了解,海陽的“祭海”起源于明朝,距今已有500余年歷史,主要流傳在沿海一帶的桃源、大辛家、麻姑島等80多個漁村。
古代漁民們捕魚的工具比較落后,時常遭遇船毀人亡的海難事故,人們無法解釋原本風平浪靜的大海,為什么會狂風大作。于是各種猜測、想象、傳說便應運而生……漁民們?yōu)榱似砬蠛}埻醣S尤舜桨,于是就有了正月十三祭海這一習俗。
海陽“祭!被顒邮菨O家文化的典型代表,即是對美好生活的祈盼,也充分表達了漁民對大自然既敬畏又依賴的樸素情感,體現(xiàn)了人與大自然的和諧統(tǒng)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