煙臺毓璜頂醫(yī)院萊山院區(qū)重癥康復科:以專業(yè)托舉生命希望

來源:膠東在線  2025-07-15 09:37:42
A+A- |舉報糾錯

  膠東在線7月15日訊(通訊員 李成修 侯瑞)近日,煙臺毓璜頂醫(yī)院萊山院區(qū)重癥康復科通過個體化診療與閉環(huán)式康復模式,成功救治一名復雜重癥患者,再次彰顯了其在重癥康復領域的強大實力。張女士(化姓)的康復之路,正是科室專業(yè)力量與多學科協(xié)作精神的生動詮釋。

  田行瀚(左一)團隊查看患者影像資料

  個體化診療方案,重癥患者重獲新生

  五個月前,年近六旬的張女士突發(fā)高血壓腦出血,被緊急送往當地醫(yī)院接受保守治療。然而病情進展迅速,繼發(fā)顱內感染、呼吸衰竭,隨即轉入重癥監(jiān)護室搶救。在呼吸機輔助下,她先后接受了重癥氣管切開術、腦室外引流術、腦室腹腔分流術等系列手術,術后逐漸恢復意識,出院轉入康復階段。但不久,張女士再度出現(xiàn)呼吸困難、口唇紫紺,被迫緊急插管,依賴呼吸機維持生命。通過多方打聽,家屬帶她來到煙臺毓璜頂醫(yī)院萊山院區(qū)重癥康復科求助。經多學科會診,她被確診為氣管切開術后拔管困難、肺部感染、顱內感染、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、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,病情較為復雜。

  針對張女士的復雜病情,醫(yī)療團隊制定了抗感染治療、早期呼吸康復訓練、精細化氣道管理、床旁功能鍛煉等綜合治療方案。在醫(yī)護人員的精心照料下,僅兩周時間,張女士便成功脫離呼吸機,逐步過渡到高流量吸氧、鼻導管吸氧,最終順利出院。

  閉環(huán)式診療流程,打通康復全鏈條

  作為國內首批成立的重癥康復病區(qū),科室以“責任下沉、技術上行”為導向,打破傳統(tǒng)“急救后等待康復”的模式,由重癥康復科醫(yī)生主導,將早期多器官功能康復提前至重癥救治階段。針對“意識恢復但無法脫機”“病情穩(wěn)定但功能衰退”的患者,科室構建起從“救命”到“恢復”、從“維持”到“重建”的閉環(huán)式診療流程。

  “亞低溫技術”與“早期呼吸康復”是科室的兩大治療特色。“亞低溫技術”能夠精準調控患者體溫,為腦出血及重度顱腦外傷患者提供早期的腦保護支持,從而提高此類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。而“早期呼吸康復”技術則貫穿于患者從氣管切開、插管到成功脫機的整個治療過程,能夠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并發(fā)癥,不僅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,更顯著提升了其生活質量。

  李新鋼教授(左一)親臨重癥康復科進行指導

  頂尖化綜合保障,筑牢康復防護線

  強大的診療實力,離不開頂尖人才團隊的強力支撐?剖裔t(yī)生均畢業(yè)于國內知名高校,且均在頂尖醫(yī)療機構有過深造經歷,具備扎實的專業(yè)基礎與豐富的臨床經驗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科室特邀李新鋼教授、王春亭教授、石廣志教授、黃齊兵教授、陳文勁教授等多位國內神經外科及重癥醫(yī)學領域的頂級專家組成“國字號”智囊團,他們親臨一線指導,引入國際前沿醫(yī)學理念,為復雜病例的診療提供權威決策依據,全方位確保診療方案的科學性與權威性。

  除了硬核技術,科室的硬件設施與人文關懷同樣亮眼。病區(qū)配備國內領先的重癥康復設備,實現(xiàn)生命支持與功能評估同步管理。多數病房采用單間設計,不僅環(huán)境舒適以保障患者隱私,更便于開展個性化護理與早期康復。同時,科室還推行人性化陪護制度,讓家屬的陪伴成為加速康復的“情感良藥”。

  重癥不是終點,而是康復的起點。煙臺毓璜頂醫(yī)院萊山院區(qū)重癥康復科將秉承“以患者為中心”的服務理念,不斷提升診療水平與服務質量,為更多危重患者點亮生命之光,托起康復的希望。

初審:劉子涵
復審:王大鵬
終審:孫玲姿

相關新聞
下載煙海e家

映像膠東更多
視聽中心更多

煙海e家   簡介:提供新聞資訊、黨務政務、民生服務、身邊互動等服務。

煙臺公交客戶端   簡介:隨時隨地查詢公交運行位置,到點準時來接你,等車不再干著急。

膠東在線版權所有

網站簡介網站地址標識說明廣告服務聯(lián)系方式法律聲明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